紡織印染計算機測色配色的方法和流程
傳統(tǒng)紡織印染的配色主要采用的是人工配色的方法,這種配色方法效率低,且配色結果不夠準確,還容易造成浪費。隨著計算機及色度學的不斷發(fā)展,計算機測色配色系統(tǒng)的出現,解決了這一問題。本文介紹了紡織印染計算機測色配色的方法和流程。
計算機測色配色技術在紡織印染中的作用:
對紡織品顏色進行判斷評價的傳統(tǒng)方法是在特定的光源條件下依靠目測的方式進行的。由于人類視覺系統(tǒng)的局限性,其對顏色的感知是一種色知覺,因此使用常規(guī)的語言文字難以準確描述,也難以在不同的觀察者、光源條件以及觀測方式下對顏色判斷實現統(tǒng)一的認識。這就使得在紡織品生產和貿易過程中,容易產生關于顏色評價的糾紛。
紡織品的仿色打樣是染整加工過程中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術工作,傳統(tǒng)的打樣依賴于人的經驗積累。經驗積累需要長時間的培養(yǎng)和鍛煉,使得仿色人員的培養(yǎng)和使用成為傳統(tǒng)染整企業(yè)中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;也由于仿色技術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,客觀上加重了仿色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。更何況由于受到人類視覺系統(tǒng)的限制,即使最優(yōu)秀的仿色工程師,也難以完成不同光源下的顏色仿制和重現。
計算機測配色技術的發(fā)展為上述問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案?,F代計算機測配色技術的應用可以為紡織服裝企業(yè)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支持:
1.客觀的顏色判斷(排除因觀察者、光源、觀測方式等條件的影響);
2.色差的評價和顏色的遠程傳遞;
3.染色牢度的客觀評價;
4.顏色深度的評價(也可應用于染料的強度測試、提升性能評價等);
5.條件等色(同色異譜)的評價;
6.智能化計算機染色配方計算和生產過程中的顏色管理。
紡織印染計算機測色配色的方法:
計算機測配色系統(tǒng)包括硬件部分和軟件部分。硬件主要指分光光度儀,所有的顏色都需通過它測量后轉變?yōu)閿祿?,傳輸給軟件處理。軟件是整個測配色系統(tǒng)的核心,包括測色、配色、數據管理等功能。
1.測色
使用分光光度儀進行測色,能夠準確反映樣品之間的色差,為配色提供顏色控制標準。測試試樣的選擇和制備應嚴格,盡量使被測樣品接近“理想試樣”。測色時盡量使試樣尺寸大,表面光滑、平整、各向均勻、不帶熒光、不透光等表面性質和在儀器上的安排均須考慮。同時,對色度環(huán)境參數,如同色異譜評價光源、CIE標準色度系統(tǒng)、色差容限等予以合理設定。
2.基礎數據庫建立
配色前需制作由淺至深的單色樣基礎數據庫。染料濃度范圍略大于實際應用的最大值。基礎庫也包括空白織物的數據,不加染料而只用助劑并以同樣的染色條件制備空白染色織物。建庫時,首先輸入空白織物的名稱和反射率數據,然后輸人染料的相關信息,如染料名稱、價格、濃度范圍、染料供應商等,最后輸入該染料各檔色樣的打樣濃度和反射率數據,貯存各染料的基礎數據,建成染料基礎數據庫。
由于測量以及工藝的誤差,還需要對基礎數據庫進行修正。通過各染料的反射率、KIS值、濃度c之間的比例關系,對曲線圖進行光滑和校正處理,并保存到基礎數據庫中。
3.配方庫建立
配色軟件計算配方時,單以基礎數據庫為依據,配色成功率不高。建立一個便于管理的配方庫尤為重要,不但可以提高企業(yè)技術資料科學管理的水平,還能用于配方的檢索和修正,提高配色的效率和準確性。
企業(yè)將日常小樣室和車間的實際染樣測色并存儲,同時把該染樣的相關信息如配方的顏色、名稱、織物類別、具體配方、助劑等一并存人,避免大量保存染樣實物的麻煩。在配色時,可在存儲的配方中快速找到與來樣相近的所有配方,并用于配方修正。
紡織印染計算機測色配色的流程:
當接到客戶來樣時,通過染料基礎數據庫配色和配方庫的修色,得到一個較為準確的配方。將該配方染樣后,與配色品樣進行測色比較,若符合色差要求,則該配方傳送至車間用于生產,同時將該配方存人配方庫。若染樣不達標,則繼續(xù)上述操作,直至找到容差范圍內的配方。當存在多條符合容差條件的配方,可按成本或可得性對配方進行排序,供用戶選擇。
計算機測配色的工作流程如下: